什麼是媽媽手

媽媽手,又稱狄魁文氏症候群(de Quervain disease),正式名稱是橈側手腕狹窄性肌腱滑膜炎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,是控制拇指運動的兩個腱周圍腱鞘的腱鞘炎。之所以叫媽媽手,是因為常見於新手爸媽、反覆托抱孩子而引發。


大拇指由兩條肌腱,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掌管活動,當反覆使用大拇指及手腕時,兩條肌腱與周圍組織互相摩擦,一旦反覆發炎,便會導致腱鞘增厚,讓肌腱滑動間縮小受限,進而引發疼痛,嚴重時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,進而影響日常活動。

造成媽媽手的危險因子

患者常見是長期過度使用手腕及拇指的族群:


  1. 經常托抱嬰兒
  2. 長期使用滑鼠
  3. 常使用手機的「拇指族」
  4. 常要轉動螺絲起子
  5. 長期握筆
  6. 經常拿取重物
  7. 經常進行拿球拍的運動
  8. 經常進行投擲的運動

媽媽手的預防

抱嬰兒時,盡量讓五指拼攏,手掌、手腕成水平狀,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。長時間使用手部者,配合輔具穿戴,並適當休息。也可以進行手部運動訓練,增加肌肉力量和彈性,以免反覆受傷。平時可以做的手部運動如下:


  1. 大拇指包覆在其他4隻手指裡握拳,接著手臂伸直,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下施力,維持10秒鐘再休息。重複10次為一輪,每天做3輪。
  2. 在指頭套上橡皮筋,慢慢將大拇指及食指往外打開、延展到緊繃,維持10秒鐘再休息。重複10次為一輪,每天做3輪。在不引起疼痛的狀況下,可調整橡皮筋的數量,增加阻力。
  3. 五指併攏,平放在桌面上,手心向下,大拇指慢慢離開四指,打開虎口,盡量伸展至最大角度,維持10秒鐘再休息。重複10次為一輪,每天做3輪。

媽媽手的治療

媽媽手患者,可先保守治療,透過藥物、物理治療及一些伸展運動舒緩疼痛,想要更有效率的治療,則可以使用PRP增生療法、搭配體外震波、高能量雷射及SIS超磁能來處理。朝氣復健提供設計給足底筋膜炎的療程,整合多項治療方式,以量身訂作的特殊流程協助病患,大幅縮短治療時程。


▶▶▶自體PRP療法專區


▶▶▶體外震波專區


▶▶▶高能量雷射專區


▶▶▶SIS超磁能專區